1月16日下午,2024中德脊柱外科視頻會議在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貴陽市骨科醫(yī)院)隆重召開。會議特邀德國Sana集團奧芬巴赫醫(yī)院脊柱外科和重建骨科外科主任Prof. Rauschmann,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脊柱外科主任、湖南省脊柱外科治療中心主任王冰教授線上參會。
貴陽市健康衛(wèi)生局黨委委員、市衛(wèi)生健康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支隊長劉毅峰,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黨委書記葛兵教授,黨委副書記、院長程義局教授,副院長龍勝利教授、塵堅教授、龍浩教授,脊柱外科主任肖杰教授以及鄒偉教授等人共同出席會議。脊柱外科主任鄒偉教授擔任大會主持,田震醫(yī)生擔任大會翻譯。
貴陽市健康衛(wèi)生局黨委委員、市衛(wèi)生健康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支隊長劉毅峰
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程義局教授
會上Rauschmann教授以《脊柱術后感染的治療理念-要點與陷阱》做專題演講。教授從脊柱術后感染的診斷方法、手術清創(chuàng)技巧、抗生素、抗生素載體的選擇,以及局部抗生素治療的優(yōu)缺點等方面展開介紹。
Rauschmann教授首先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病例?;颊呤且幻?7歲的女士,2010年她因骨軟骨病和退行性脊柱滑脫進行了前路的L5/S1單節(jié)融合手術(ALIF),術后4周發(fā)現(xiàn)螺釘松動,遂進行了骨水泥增強翻修術。但不久就發(fā)現(xiàn)脊柱后方感染MRSA,植入的cage也移位了,最后就從后路移除了所有的螺釘。
結合病人現(xiàn)在的臨床癥狀以及影像,教授向參會同道提出討論——如果是您接收到這個轉診病人應該如何處理?手術還是保守治療?還是需要再進一步的診斷?Rauschmann教授在此留了一個懸念,表示會在最后給大家揭曉他的解決方案。
隨后教授介紹,脊柱內(nèi)固定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感染,比例有0.7-20%。其中90%的感染是發(fā)生在術后早期階段,即3個月以內(nèi),常見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0%)、表皮葡萄球菌(與植入物有關)、β-溶血性鏈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等;而晚期的感染,即術后3個月以后發(fā)生概率有4.3%,感染病菌與早期的不同,有痤瘡丙酸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
脊柱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原因有許多,如病人有肥胖癥、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白細胞減少、免疫抑制以及病人是接受放化療的癌癥病人,還有喝酒、抽煙、發(fā)生創(chuàng)傷,或術前住院時間超過1周等等。
脊柱術后感染將導致病人手術療效降低、術后疼痛加劇、住院時間延長以及治療費用增加。
診斷方法
脊柱術后感染的診斷工具有MRI、CT以及骨掃描。其中MRI是診斷的金標準,能夠較好進行早期檢測;還有通過組織活檢來進行微生物和組織學檢查、對于與植入物相關的感染使用超聲波也是一個有效的工具。
清創(chuàng)及抗生素治療
一般來說,脊柱術后感染的治療,第一步是需要盡可能檢測出感染了何種病菌,并進行手術清創(chuàng),以確保感染部位的穩(wěn)定,更換松動的植入物,包括螺釘與cage。
然后進行關鍵的一步——局部抗生素治療,通常使用載入慶大霉素或萬古霉素的硫酸鈣/羥基磷灰石(CaSO4/HA)顆粒,最后進行14天靜脈注射和6周口服藥物的全身抗生素治療。
Rauschmann教授強調,如表皮傷口出現(xiàn)感染跡象,應立即采取治療措施,進行清創(chuàng)、沖洗等,避免感染到深層組織。
對于深層傷口感染,需進行徹底清創(chuàng)后,再進行真空輔助閉合(VAC)治療,并在期間多次使用聚氨酯拭子取樣。他建議最后縫合傷口時,使用載入慶大霉素或萬古霉素的PMMA鏈珠或PerOssal合成載體進行抗生素治療。
PerOssal是一類可吸收合成抗生素載體,由50%硫酸鈣和50%納米羥基磷灰石合成。它的優(yōu)點明顯,能夠達到快速溶解(約10天),可以完全釋放抗生素物質并能承載不同的抗生素物質,如慶大霉素、萬古霉素、利福平。
人們在1974年提出局部抗生素治療。Rauschmann教授表示,在臨床中,許多的脊柱感染病例可選擇不同入路(前路、后路或側路)來填充PerOssal合成載體以及同種異體骨到椎間進行局部抗生素治療,這過程中可以使用Daniaux漏斗裝置,利用微創(chuàng)方法將抗生素載體顆粒置入椎間。
雖然術后融合較緩慢(一般需6個月),但是局部抗生素治療的優(yōu)點非常明顯,能完全釋放抗生素物質,達到局部高濃度,全身低濃度且病人無全身反應、無骨流失,能保護金屬植入物免受感染,所以這能達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同時教授提醒,后方有大膿腫的形成是局部抗生素治療的禁忌癥,因為這種情況較難進行后路的徹底清創(chuàng)。
教授總結脊柱感染的治療要點:
1)需要通過拭子、活檢、超聲波檢查等進行全面的診斷;
2)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清除受感染組織,包括異物(如骨水泥);
3)如病人有表皮或深層組織感染,需進行真空負壓治療;
4)更換松動的植入物以維持穩(wěn)定性;
5)進行積極的局部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另外還提出治療脊柱感染的三大禁忌:不要等待,不要在未檢測出病原菌的時候進行治療,不要遺留下松動的植入物。
最后教授解開謎底,對于講課開頭介紹的病例,他通過兩次手術,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完全康復。
第一次手術先進行徹底清創(chuàng)以及松解神經(jīng)后,從后路置入髂螺釘以維持骨盆穩(wěn)定性,后加長融合節(jié)段到L3。隨后在第二次手術中,在血管外科醫(yī)生協(xié)助下置入尾纖導管進行術前準備后,在S1區(qū)域通過前路放入cage,并同時置入填充了萬古霉素的PerOssal合成載體進行局部抗生素治療。術后六個月病人融合非常好,移除了尾纖導管,感染也徹底消除了。
隨后來自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的王國賢醫(yī)生以及田震醫(yī)生分享了講課,分別是《一例樞椎齒狀突骨折術后食道漏并感染》以及《幾例脊柱化膿性感染的抗菌治療體會》。
隨后Rauschmann教授和王冰教授,與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團隊展開熱烈的討論,并贊揚他們分享的脊柱感染病例處理得非常及時,而且療效很好。
最后Rauschmann教授再次感謝中國同道的邀請,希望各位能夠在此次會議中有所收獲,并期待未來能與中國同道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