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世界著名病毒學家、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柏林夏洛特大學綜合醫(yī)院病毒研究所所長Christian Drosten教授在接受《時代周報》的采訪中表示“病毒形勢岌岌可?!?,預測新冠大流行即將結束,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更危險的新冠病毒變種。
Christian Drosten 簡介
Drosten教授出生于1972 年下薩克森州Emsland的一個農民家庭。
2003年,Drosten是SARS病毒的共同發(fā)現者之一。
2005年,Drosten獲德國聯邦功績十字勛章。
2020年,Drosten及其團隊首次發(fā)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測試方法。
Drosten曾獲得沃納·奧托基金會大獎、德國衛(wèi)生與微生物學會生物醫(yī)學診斷獎。
Drosten教授表示,這個冬天疫情是否會再次嚴峻將取決于哪種奧密克戎變種占上風:“目前有兩個奧密克戎變種正在蔓延:BF.7和BQ.1.1。如果是前者情況會比較樂觀,這種變體與BA.5非常相似,其中大部分人口已經對其免疫,隨之而來的就會是一個溫和的冬季浪潮?!?/span>
但是,Drosten教授也并不敢斷言BF.7能夠占據主流:“有了BQ.1.1,一切又變得不那么明朗了。因為它有高度的免疫逃逸特性。事實上,BQ.1.1正在幾個歐洲國家瘋狂傳播。如果它占據主導地位,冬天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
Drosten教授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更危險的新冠病毒變種,預計病毒毒性會在不久的將來減弱。
病毒學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yī)學院生物醫(y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近日也表示“新冠病毒只會越變越弱,最后變成感冒”。金冬雁教授說:“從冠狀病毒在人類中傳播的歷史來看,從來就沒有過病毒在人與人之間長期傳播后毒性急劇增加的情況。鼓吹這一套的這些人,有一些是公衛(wèi)的學者,他們對于這個病毒不了解,根本就是跨界,所以說致病性會大大增加等猜測,其實是拿來恐嚇公眾?!?/span>
最新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毒性減弱
11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落細落實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處置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表示,國際和國內監(jiān)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組體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
根據國家、各省市衛(wèi)健委官網通報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的毒性明顯下降,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截止11月26日,自8月7日起計算的本輪疫情,全國感染者已突破50萬,合計54萬2507人,目前重癥累計報告119人,目前在醫(yī)重癥109人,重癥率萬分之2.1。隨著感染人數樣本的增加,重癥率比22日的萬分之2.7又繼續(xù)有明顯下降。
累計不幸死亡7人,最年輕的81歲,最年長的91歲,據報告的直接死因絕大多數沒有“新冠肺炎”,均為嚴重的基礎病,詳細情況通報記錄見后。至此,中國大陸地區(qū)本輪疫情(自8月7日起)以感染者為基數的病亡率是萬分之0.129,即大約10萬分之1.29,或100萬感染者中約13人不幸死亡,10億人感染死亡1.29萬。參考:流感病亡率0.1%即萬分之10。
無癥狀感染者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達到約90%。
德國用科學、健康、可持續(xù)的防疫措施來應對新冠
早在今年4月,仁醫(yī)醫(yī)療與世界微創(chuàng)脊柱大師 Prof. Mayer 開會,我們談及了德國的防疫政策。他告訴我們:“由于奧密克戎的強感染力,現在德國每天新增感染者最多高達10萬,但其中只有1%的感染者發(fā)展為重癥患者,他們只讓這1%的重癥病人入院治療,其余的輕癥感染者在家自我隔離?!睘榱吮苊庥捎诓豢茖W的防疫造成的食物短缺、病無可醫(yī)、經濟衰退、精神崩潰和醫(y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等次生災難,德國用科學、健康、可持續(xù)的防疫措施來應對新冠,這樣才能保障民生,以人為本。現在德國用這套防疫政策己經基本解決了新冠的問題。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簡稱RKI)是德國聯邦疾控中心,該研究所以細菌學之父Robert Koch的名字命名。Robert Koch是世界病原細菌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德國,只有國家最頂級的病毒學家和科學家才可以參與制定防疫政策,包括德國國家科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醫(yī)學學部院士、Robert Koch研究所成員等,并由聯邦衛(wèi)生部部長Karl Lauterbach和柏林夏洛特大學綜合醫(yī)院病毒研究所所長Drosten教授面對公眾公開講話,宣布防疫政策。
今年初我們也曾專訪過慕尼黑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主任 Prof. Behr, 他是全德國乃至全歐洲最著名的呼吸疾病專家。我們問他有關新冠的問題,他告訴我們他不是病毒學家,出面公開討論新冠不屬于他的工作和能力范圍。如果他站出來講話,他的同行會覺得很奇怪。每一次與大師們開會我們都有巨大收獲。
幸運的是,針對新冠病毒的疫情防控,我國國務院最近發(fā)布了二十條新規(guī)?!岸畻l”的出臺是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科學證據的充分研判后作出的循證決策。廣州也貫切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新規(guī),實行“應解盡解”,提高防控效率,科學精準防控,根據防控新形勢作出優(yōu)化調整。
抗疫三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并一路演變,從原始株,到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再到現在的流行毒株奧密克戎,已分化出7個亞型及數十個分支。從最初的“新冠肺炎”到現在感染的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新冠病毒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演變趨于溫和,正是全民抗疫、接種疫苗和群體免疫屏障的基本形成的結果。但我們對新冠病毒仍不能掉以輕心,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其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我們應該認識到疫情的復雜性和反復性,充分認識優(yōu)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
參考來源:
"Die Lage für das Virus wird prek?r"
病毒學家金冬雁:新冠病毒只會越變越弱,最后變成感冒
廣州“應解盡解”,全面準確完整落實“二十條”